close
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5331977&memid=6000012085&cid=apuad&oid=1&osm=leagu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推薦序推薦序前 言「國內輿論大致都已朝向支持國有化的同一步調了吧。」隔著西餐的桌面,霞關 的某官員如是說。而政府就在7月的暑熱天表明尖閣國有化的決定。 主流媒體也認為,由東京都政府購買不如將之國有化,這樣與中國所產生的摩擦會比較少,因此也定調為支持國有化。但中國方面仍堅持強硬的態度要求撤銷國有化,目前正處於無法看清未來的時刻。「中國會真心想奪回嗎?」筆者回問。他稍微思考一下後答覆:「如果這樣下去,也許真會想取回。」接著又說:「如果被問及:『如果這次奉上了尖閣,那麼下次連與那國 和沖繩本島也都要一起奉送了。你接受嗎?』很多人則無言以對。」身為霞關的高階官員,卻以假設性的議題;「你可以接受領土被奪取嗎?」發揮其立論。雖然語氣柔和,但其立論基礎與前知事幾乎沒有兩樣。可想而知被這麼一問,許多人應該會產生「這樣,不太好吧」的反應。這種反應正是本書的主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這個魔力,首先以「也許會被奪取」誘導受害者意識,而引人回答「不可被奪取」的即時反射。換言之,這不是思考,卻是一種反射遊戲的關鍵詞。而關鍵的領土問題正是沒有經過;「真是我們擁有的嗎?」或是「難道他們沒有理由嗎?」等思考的反應。因領土紛爭而使「國家」矗立眼前然而,寫下這麼攻擊性的標題與報導,不知媒體主管或記者有無察覺,自我心中是否潛藏著排外意識或領土民族主義?面對領土問題這具個有絕對性格的議題,只要振振有詞,就會形成一股力量。但若想回答:「可以接受領土被奪取嗎?」的脈絡剝離的幼稚提問時,真不是簡單之事。應該是情緒勝於理論,這才是領土民族主義最麻煩的地方。然而跨越國境的全球化經濟,必將減弱主權國家與政府的力量。例如對經濟成長有關鍵影響的外匯市場或金融政策,已不是一國政府即可自由決定。不僅如此,人們的自由遷移與文化交流的進展,使得人們的意識早已超越國家或國界,而自由的往來世界各地。不用說韓國、台灣,即使中國也是如此。而在日本,對於不知所措的政黨政治與間接民主主義的失望,進而再擴展為對政治的冷漠。在那炎熱的8月,香港與日本的保釣人士聯合演出一場尖閣登島、插旗大戰。平時在我們眼裡不容易看到的「國家」形體,此時被濃縮於國旗之中。將空洞化(看不見)的國家變成「可視化」正是涵蓋尖閣在內的領土問題的本質。而東京都知事等一些國家主義者所瞄準的目標也在於此。何謂領土?到底是誰的?提起這個具有普遍性意涵的問題之前,必須先多面性的整理尖閣諸島問題。當然除了從歷史縱軸之外,應該也必須再從日中關係或日美關係、中國與台灣的兩岸關係等國際關係的橫軸中逐一檢視。最終想達成的目的應該是,東亞的日本近代化,及逐漸溶解在全球化世界的舊有國家框架。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接著就要開始進入主題了。石原都知事的購入提案我們經常被不斷擴大的尖閣登島互戰,或中國示威的失控等激烈場景的電視畫面佔據視線。然而,有一點是不可忘記的。那就是這次紛爭的導火線來自於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購買尖閣諸島的決定。即將80歲的石原,其目的大致如下。以領土問題設定為不可妥協的主題,讓日中關係產生緊張,而使得中國擺出強硬態勢,也促使早已習慣和平的日本人提升「國家防衛意識」。這是挑釁。從結論而言,即使早已看穿這個挑釁行為的許多日本人,以及原本不理會這個挑釁,且從一開始就很克制的中國、台灣也終於陷入那個被設好的圈套中,被引進他們的手掌中隨之起舞。雖然不樂見,但這是不得不承認的事實。在華盛頓宣布「東京都將買下尖閣諸島」首先回顧這個以石原挑釁為出發點,進而國有化的事件過程。話說一個地方政府,想要購買一個與地方政府並無直接利害關係的島嶼可行嗎?何況這個行為,如果會直接影響中國及台灣在外交關係上的風險時,則已涉及國家主權的問題,而不是地方政府的事務。石原都知事在華盛頓的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發表近50分鐘的演講,那是2012年4月16日的事。演講影片公布於東京都政府首頁。不知是否年紀的關係,談話內容天馬行空,聽起來彷彿在閒聊的樣子……。他首先以東亞的地理情勢作為開場白表示:「對中國甚至朝鮮而言,在他們眼中的日本列島是非常礙眼的。」他斷言中國、北朝鮮以這種政治地理的角度來看日本:「這就是非常基本的主要矛盾」,等於是將兩國視為日本的「主要敵」的意思。在提到日本的防衛政策時他還表示:「關於日本的防衛將如何的這個問題喔,今後會變得更加重要了。從以前就一直是美國的小妾了,所以千萬拜託,喔!這樣的時代已經非結束不可了。」並且主張核能開發以及防衛自主等話題,直到最後5分鐘終於回歸主題談到尖閣諸島。他表示:「中國為了破壞日本至今的實效統治,才會提出許多激烈的問題!」接著表示:「東京都要將那個尖閣諸島買下來。已經決定買了!」等於公開購島宣言。而關於購買的理由他認為:「本來應該是政府要買下的,但如果由政府買下會引起支那 生氣,這一來好像又會引起外務省戰戰兢兢的。」解讀了這段話,終於了解「國有化才合理」的念頭是他一開始就有的構想。最後他提到:「日本的漁船可以開始作業之後,外國的船來了就將它驅離。」又說:「日本人保衛日本國土,而取得島嶼,這樣有什麼意見嗎?應該沒有吧!是不是,各位?」等作為演講的結束。因著「魔力」而凝聚了14億捐款額的力量在第一階段時,因野田政權積極推行消費稅增額法案,而使政黨政治陷入空轉,正是增稅案與大飯核電廠重新啟動等議題而造成社會輿論意見紛歧的時期。在這內政的混亂期而轉向外敵使得石原一流的招數奏效。但這並不是新的招數。在人們的認知裡,都存在著「敵對型民族主義」可以「接受」的土壤。使得對於以軍事為後盾的中國所暴露的「蠻橫」感到不安。尤其是2010年的漁船衝突事件發生時,中國所表現的強硬態度,令人記憶猶新。從失去出路的兩大政黨中,轉向強勢領導者所率領的「第三極」卻是茫然的期待感。而似乎對於外交與內政的大石可立刻摒除的;確實是在那一道「魔力」的期待中,所散發出心理上的土壤。以尖閣為首的領土問題,並不是最緊要的重大議題。例如核電廠的重新啟動、消費稅增額等與生活及生命息息相關的議題相較之下,答案幾乎一目瞭然。這是一種「障眼法」。不僅如此,僅以近4個月的時間,匯入東京都政府的捐款額已經超過14億日圓(約9萬人)的事實,以此作為輿論動向的一道準則,應該是不可被輕忽的。即使當它是「魔力」。這其中也有像櫻井良子如此賣力的人,她公開呼籲:「一億兩千五百萬的日本人對於祖國或國土有感情的話」以及「希望能遠遠超過這個金額」(《正論》8月號)。然而如果石原沒有以這筆捐款購島的話,即成了「背叛行為」。因此如果主張「國有化比較合理」的話,而東京都政府購島的態度又無法改變時,反而是被綑住手腳。石原在8月初接受雜誌訪談時,對於募集了超乎預期的捐款額,作以下表示:「日本東北震災時也成了一個契機,親身感受到人民的意識形態已經改變。如果政府不行動的話,人民只好親自保護日本。深深的感到這樣的心聲是許多人的志向。日本還是沒有被放棄的!想到這裡我感到非常高興。」 (《PRESIDENT》2012年9月17日號「日本要有戰爭的覺悟」)美國的曖昧戰略 ─ 戰後秩序的論點在第一節回顧明治政府對「尖閣領有」的歷史經過,也介紹了中國、台灣對此主張「竊取」的立論。在甲午戰爭、日俄戰爭中獲勝的日本,開始對台灣實施殖民地統治之後,進而向朝鮮半島、滿州、東南亞等擴張領土,而確立了東亞的「盟主」地位。第一節也提到,在戰爭的時代,被排除重點之外的東海「孤島」,也在與台灣成為一體化的助力之下,應該是從日本與中國的視野中逐漸消失的。並且,日本戰敗後,尖閣又與沖繩一起被置於美國的施政下,因此本州或沖繩本島的人們在政治、社會意識上,應該是不存在「尖閣」吧!曾在一家熟識的居酒屋裡,遇到店裡的常客正熱烈討論尖閣的話題。其中一人對於中國、台灣的說詞,則表示:「猜拳的時候,出手不能慢半拍喔!」的意見,且臉紅氣粗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的確台灣與中國的領有權主張是在歸還沖繩日期排定後,而且已測出蘊藏石油、天然氣等海底資源露出腳光之後的1960年後半段才開始的。可是日本方面開始意識到領有權問題,也是在他們主張領有權之後才開始的。2010年的中國漁船衝突事件以來,日本的媒體遇到紛爭時,總是不斷傳遞美國政府對尖閣諸島的見解。彷彿請示主人的模樣。如果日本政府確信「日本固有的領土,且不存在領土問題」等見解的話,則無需每次在同一事上都要請示「主人」吧!這顯示出,以尖閣為首的竹島(獨島)、北方四島等日本的領土問題的關鍵都掌握在美國。在第一章探討國有化問題時,曾提到在石原慎太郎的「手掌中」隨之起舞,然而解開戰後尖閣史的繩索時,才發現又陷入一個比「石原掌中」還要大的「美國掌中」踴舞的感覺。對於回歸亞洲戰略的美國而言,看待日中的紛爭時,只要不導致武力衝突的話,應該不會減分。除了制衡中國的大國化,也可探索非敵對關係。因此,維持日美同盟體制,又擔任日中調解者以提升自我價值的「利益」。令人想起,明治政府在美國的建議下對台灣派兵,琉球處分時格蘭特前總統提出「琉球三分案」等歷史,當時與現今,日本與中國的角力關係幾乎是逆轉。中國外交姿態的變化─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文件黨內權力鬥爭轉為對日強硬政策的神話回顧漁船衝突事件的原委,日中兩國2010年11月13日在橫濱舉行APEC領袖高峰會議的領袖會談 (中國稱「會晤」)時,終於打開了修復關係的門路。可是就在10月中旬,在中國西安、鄭州等內陸都市陸續發生「反日示威」活動,加上日本海上保安廳拍攝留下漁船衝突的畫面,並透過網路播放的同時,造成無法收拾的後遺症。相較兩國政府為尋求改善而釋出的行動相比,一旦點燃「領土民族主義」的火苗後,就已不是容易沉靜下來的。10月15日開始,中國共產黨第17屆代表大會第5次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 (五中全會)在北京開幕。日本媒體一如往昔,針對中國地方性示威擴大的背景,認為是「強硬派」為了攻擊領導階層在尖閣事件中的軟弱而使出的陰謀等刻板分析。例如某家全國播放的電視台2010年10月11日晚間播放關於示威的解說時,記者報導如下:「這次的會議焦點集中在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獲選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一事,就可看得出檯面下正進行激烈的權力鬥爭。因此,對於積極改善日中關係的胡錦濤政權,強硬派似乎也有施壓動作。」所謂強硬派,到底是什麼群體?什麼樣的成員?他們給胡錦濤如何「施壓」?等正是大家想知道的。可是報導中,中國問題的專家或是媒體之間,總是將一些未經檢證即隨意散播的「言論」以「好像」的不確定表現模糊其詞。也許將矛頭指向電視台似乎有欠公允,其他的媒體也不遑多讓。在分析對日政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階層內部時,許多人以「江澤民=強硬派」、「胡錦濤=親日派」的對立軸分析。如「太子黨VS共青團」也是同樣的模式。雖然以此二元對立的模式較為清楚理解,只是以此類模式或對立軸來說明中國對外政策時,不知是否合理?2009年朝向積極外交而轉換方針的胡錦濤領導階層這裡盡可能排除曖昧的證據或猜測,並從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文件中,檢視胡錦濤領導階層本身的對外認知及外交政策的變化。當然也有認為是權利鬥爭或軍部─強硬派的抬頭等看法是完全不可否認的,但如果仔細閱讀官方文件的話,即浮現出胡錦濤領導階層本身對外政策的變化。其中並不涉及中國對外政策決定過程的外交部、軍部、企業、媒體、研究者、地方政府等各主體之間的協調、對立、摩擦。東京大學高原明生教授認為漁船衝突事件顯出中國態度的變化,他著眼於2009年7月17日舉行的「第11次駐外使節會議」。這個會議上,胡錦濤演說時,特別為鄧小平曾說過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稍加修飾。各在「韜光養晦」前面加入「堅持」兩字,「有所作為」前面加上「積極」兩字。高原教授著眼這個變化指出「有所作為」即轉移外交主軸,朝向「更積極的方向而變化」之意(《世界》2010年12月號102頁)。關於這個解讀,東洋學園大學朱建榮教授引用了曾為胡錦濤執筆撰寫演說稿的智囊解釋:「兩句都是為維護既有方針之意」,因此加註兩字。但外交部的內部對於這個變化並沒有過多討論,而是認為「加註兩個修飾語句並無任何特別用意」(《中國外交─苦難與超克的100年》181頁)。此外高原教授又分析,關於轉變為積極態度的背景,應該是從度過2008年雷曼風暴所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後的自信中,相對於新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路線的「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 Consensus),已席捲世界的中國價值正形成「北京共識」(Beijing Consensus),因此變得有自信,也開始擁有大國意識。領土的擱置與共同開發的提案自從日本在2012年9月11日決定「國有化」以來,出現在我們眼簾的盡是失控的示威,還有中國公務船挑釁式的接近島嶼事件,及「經濟制裁」等,與中國之間紛爭不斷。但是,在當年排定歸還沖繩日期,也是確認了蘊藏海底資源的1960年代後半時期,最先主張尖閣領有權的是台灣 (中華民國)。直到台灣主張領有權之前,關於尖閣的報導近乎零,在大部分的日本人的視野範圍中是不存在尖閣的。當時的台灣與日本、美國都有邦交。而與日本、美國還無邦交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領有權的主張是在1971年12月30日開始的。換言之,台北是較北京還要早一步主張領有權的「兄長輩」。中國在尖閣的領有權解釋上認為「附屬於台灣本島的島嶼」(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大陸與台灣也都以「共屬於一個中國」的角度,在三段論法中將尖閣解釋為「中國固有的領土」。首先,檢視「倡議」內容。也許在日本的報導並不明顯,所以應該有許多讀者不清楚。馬英九提案的2012年8月5日這一天,在台北由外交部與國史館共同主辦「中華民國與日本國間和平條約生效60週年紀念特展暨座談會」。2012年正是1952年簽署《日華和平條約》生效60週年,也是因日本與中國邦交正常化後,使得該條約失效而與台灣斷交40年的階段。這正是提及尖閣領有權爭議的意涵與時機點。北京對馬英九的冷眼台灣在野黨以及日本國內不少人抱持著「親中派的馬英九正想和北京合作」的疑慮。香港的保釣人士在2012年8月15日登上魚釣島時,同時插上「五星旗」與「中華民國國旗」留下「中台合作」的印象。但馬提案是在最佳時機發表的。如果是在國有化之後的混亂狀況中發表的話,一定會被批評為「軟弱」或是「兩岸合作為目的」等誤會,到時又得一一辯解。根據台灣有線電視「TVBS」的10月民調顯示,馬的支持率是比日本野田政權還要低的13%。他並不是親中派,根據李登輝曾經描述:「總而言之是親美又反共的。 」如果所言屬實,馬應該不會只為了對抗日本而推展兩岸合作,導致失去「美國王牌」的糊塗行為吧!然而北京真正想做的是想留給日本等西方國家認為北京與台北「合作」的印象。擔任馬政權智庫「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副執行長的孫揚明在2012年9月初接受筆者專訪時提到:「北京在今年初開始好像很喜歡『釣魚台是台灣所屬的島嶼』的說法。很想強調有中國當靠山,可是我們現在最怕的就是給人產生合作的印象。」他又認為:「日本政府的國有化是最糟糕的選擇。」還指出「盡可能的不突顯問題,以維持現狀是最好的」,並預測北京在今後的5至10年間,針對尖閣議題應該還會展現得更強硬。另一方面,接近民進黨的安保專家透露,中國對於馬倡議的真正想法如下,①完全沒有對石原批判;②想把問題國際化等,這都是中國提高警覺的部分。中國在2012年初馬連任之後,也開始邀請了民進黨高層,進行交流與意見交換。當尖閣問題而使日中關係正處混亂的2012年10月初,曾擔任行政院長(首相)的謝長廷前民進黨主席被邀請至中國,中方安排與戴秉國國務委員以及王毅會面等盛大排場。前述的安保專家又提出以下分析:「北京認為馬對中政策已經大大退後,因此也開始和民進黨進行交流,希望藉此產生晃動馬政權的效果。」共同生活圈的時期有400年、主權爭議40年回顧尖閣在內的這地區的歷史,應該可以理解;在沒有境界線的時代,這地區曾構築起豐富的生活圈。約有400年的歷史中,與尖閣、沖繩同在一個「生活圈」生存時期的台灣就是「主」,然而主權爭議成為表面化之後至今的40年才成為「從」,現在不過是一個特殊的時期而已。長達150年的民族國家的秩序開始瓦解時,夢想回到戰前重建強大國家的復古主義油然而生,這並不只有石原前都知事或將自衛隊的前航空幕僚長奉為「軍神」般的國家主義者(nationalist)而已。再重覆一次,輿論的形成在擁有絕大力量的媒體也等於同罪。政黨政治陷入窒息狀態,而景氣又一直無法復甦的情況下,這時媒體釋放出的一定是「明確的國家理念」、「國家戰略」、「強而有力的領導者」等論點。看起來像似憂慮日本未來的理性論點,但在沒有明確理念的「國家」裡,讓意識收斂的思考方式,應該才是現在進行中的構造變化卻毫不自覺的精神性頹廢吧。假設真正出現「強而有力的領導者」打出「明確的國家理念」時,大家會順服的追隨嗎?至少我先免了!香港與日本的活動人士登上釣魚台,上演插旗大戰而受到矚目的2012年8月20日,當時在沖繩那霸舉行了關於尖閣的研討會。這個研討會上,邀請以研究日本聞名的中國清華大學劉江永教授為主講來賓。席間共同參與討論的新崎盛暉?沖繩大學名譽教授以嘹亮的聲音陳述:「日本與中國揮舞著固有的領土論,坦白說,這是增添麻煩。這不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問題,而是以那?為生活圈的地區居民所擁有。而提到尖閣,就是沖繩漁民與台灣漁民的生活場。」此外也有聽到來自台灣的同樣主張。台灣交通大學的陳光興教授一針見血的提出問題點:「抬出主權時,就無法解決問題。如果將爭議地區改為『境界交流圈』、『近鄰住民生活圈』、『非武裝地帶』之後,即可解決紛爭。同在『東亞共同體』之下,即可解決領土問題,解除武裝。同時也呼籲應該撤除在日本與韓國的美軍基地。」(《沖繩時報》2012年10月26日) 總之,對於尖閣的相關爭議置之不理的話,只會讓這裡成為日本巡視船與中國、台灣的船在領海附近不斷上演挑釁與制衡的海域。而蘊藏豐富的資源卻無法到手,只能任由成為零下價值的島嶼。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在大國化崛起的21世紀,13億人口的市場並不是國境那一邊的市場。如果處於在心理劃上界線(國境),且圈制自己的領域(國家)的想法,則無法因應正在東亞啟動的經濟整合。對於「落後的獨裁國家」燃起「敵對型民族主義」的話,只會反映出倒立的優越感與大國意識而已。讓國姓爺?鄭成功 ─ 成為新的跨境人(marginal man)在金門有一個不能被遺忘的人物,那就是國姓爺?鄭成功(1624?1662年)。他的父親是「倭寇」,母親是日本人,誕生在長崎縣平戶。乳名叫「福松。七歲時的福松被父親帶到以走私為據點的廈門、金門。長大成人後改名為「鄭成功」。他在1661年率領數百艘船航向台灣,趕走荷蘭軍隊。而他正是從金門出港的。倭寇的「倭人」,即是語言、服裝等都擁有獨自文化,與「日本人」又是不同的人類集團。他們是一種「生活在國境邊緣的人們」,對他們而言,日本人、朝鮮人、中國人等區分是毫無意義的。探訪了從金門島到琉球、九州所散播的文化、風俗時,卻在領土、領海、主權、國籍等民族國家的理念和境界線上,感到有一股窒息的沉悶。全球化正開始將國家主權逐漸溶解中。曾經,在那遼闊的海域裡自由移動的人們,應該無法想像自己的子孫們,現在正為了尖閣或南沙等小島而必須整天面對毫無意義的紛爭。此時,這個世界需要的正是新的跨境人(marginal man)。內容簡介內容簡介內容簡介本書主張一、「尖閣主權該歸屬於哪一國?」是無意義的議題設定。二、「主權」是一種具強烈的排他性與絕對性的觀念。如此情況下,國與國之間各持己見的理論對決時,是無法找出答案的。三、全球化的進展下,支撐民族國家 (Nation state)的主權、或領土的觀念已不是實體性質,而只剩「法律層面」而已。 四、回歸問題的本質,應該從居住在那附近的人們的利益中,來探討這個問題,才可以看到「有希望的未來」。 五、中台兩岸的擱置主權、進行兩岸交流的模式,是值得學習的。2012年9月,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表挑釁性言論,使得原本就複雜難解的釣魚臺列嶼主權歸屬問題驟然升溫,甚至觸及「戰爭可能性」問題。值此之際,岡田充以長年擔任國際通信社記者,熟悉東亞局勢及政治人物的資歷,撰寫此書,提出跳脫「讓渡、擱置、戰爭」以外的選項,其終極關懷則為再簡單也再困難不過的「和平共榮」。此書出版之後迅即引起熱烈討論,佳評如潮,《亞洲週刊》為其專文介紹,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特別邀請作者前來演說。中研院研究員林滿紅、副研究員陳儀深、前駐日代表馮寄台、中國時報東京支局長黃菁菁、中央社東京支局長楊明珠、前立委林鈺祥、資深日本文化政治評論人本田善彥(著有《台灣總統列傳》)等人均贊同本書觀點。岡田充從歷史的角度出發,梳理台灣、中國、日本三地在近現代史上的恩怨糾葛。指出日本右派欲藉「敵對型民族主義」引發日中摩擦的企圖,直指「領土型民族主義」論述之貧乏不可取,對於普遍擁抱「民族主義、國族主義」的東亞住民而言,不失為具備恢弘視野的嶄新觀點。從釣魚台列嶼問題談起,此書實際上促使讀者進一步省思長久以來對於「民族、國家、主權」的想像,當我們解開某些習以為常的桎梏之後,才能得到真正的和平與自由。目錄目錄作者簡介岡田充(Takashi Okada)1948年出生於北海道,慶應大學畢業,日本共同通信社記者,共同通訊社論述委員。長期關心日本周邊、台灣海峽兩岸、東亞安全保障議題。在亞洲政局劇烈震盪的1980年代,先後擔任日本共同通信社駐香港、莫斯科、台北支局長,見證許多歷史關鍵時刻。2012年11月出版《尖閣諸島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日本:蒼蒼社),2013年4月11日受邀來台,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發表演說,為紛擾台日中三地的「領土議題」注入嶄新觀點。作者簡介作者簡介譯者簡介黃稔惠(Amy Renfee Huang)京都立命館大學經濟學系學士、文學碩士、日本文部科學省獎助京都大學訪問學人。專攻文化人類學及日本民俗藝能文化。曾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助理、物理所計畫專員、文化大學日文講師、國立編譯館專科及職業學校日語讀本教科書審查員(2001~2006)。翻譯作品:西里喜行〈鴉片戰爭後東亞的外侮和琉球所屬問題 ─ 以道光、咸豐時期為中心〉仲地博〈國家與地域 ─ 沖繩問題〉日本眾議院〈1952年外務委員會議錄第三十六號〉譯者簡介譯者簡介目次作者序第一章 最壞的中日關係第一節 尖閣諸島國有化所引爆的抗議行動關於領土問題的基本觀點石原都知事的購入提案第一階段 ─ 從石原演說到7月初為止第二階段 ─ 從宣布國有化決定到9月初為止第二節 因國有化而進入危險水域日中對於「國有化」的不同解讀中國感到事態嚴重的邏輯對日本而言「維持實效統治」才是最重要的中國打算讓日本回到「擱置」的默契第三節 憂心對經濟的影響來自上海日本商社職員的信息損害總額達48億日圓的長沙平和堂青島 AEON JUSCO 黃島店與蘇州泉屋UNIQLO、無印良品、7-Eleven、全家便利超商損失慘重的旅遊業與汽車廠商第二章 回顧歷史第一節 固有領土的迷思「1895年正式併入日本領土」的與否井上清著《「尖閣」列島 ─ 釣魚諸島的歷史解明》「尖閣」命名於1900年 中國主張的「明治政府對外擴張政策的延伸」第二節 美國的曖昧戰略 ─ 戰後秩序的論點 戰後秩序下的日中雙方的主張美國的立場 ─ 在領有權紛爭裡不偏袒任何一方第三節 擱置的歷史與記憶田中角榮?周恩來會談記錄被刪除的怪異 日中和平友好條約談判中的晃動右翼團體「日本青年社」所引起的建造燈塔事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批准與登陸大戰不存在領土問題的虛構第三章 國際關係中的尖閣諸島問題第一節 國際關係中的尖閣諸島問題 中國外交姿態的變化 ─ 解讀中國共產黨的官方文件維持一黨獨裁的危機感全球化與一黨獨裁的相互拔河既成的國際秩序與關係第二節 日中之間 ─ 更加互不信任漁船衝突事件以後的日中關係 中國艦隊通過與抑止論 以美軍重整的一環部署自衛隊與防空識別區問題第三節 探索對中立場的美國美國的重返亞洲與中國的利弊調整 多極化與相互依存構造中的重新調整第四章 領土與國家的相對化第一節 台灣與兩岸關係「東海和平倡議」主權也擱置爭議的兩岸關係放開領土的「魔力」吧第二節 朝向日美中均衡的發展執日本政治牛耳的中國威脅論布里辛斯基的美中融合戰略論 季辛吉的中國觀日、美、中安保對話的釀成中台統一的展望中國也崛起和平的「棄台促統論」第三節 超越國境的意識與文化 從金門可以看到超越國境的世界曾經與台灣為一體的沖繩或尖閣資料 ─ 日中台各主張領有權之證據1. 日本(1)我國關於尖閣諸島領有權的基本見解 (2013年5月)(2)關於尖閣諸島Q&A (3)有關尖閣諸島領基本立場與相關事實(4)關於尖閣諸島的三個事實(2012年10月4日)2. 中國 (1) 釣魚島問題基本情況 (2012年9月14日) (2)《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2012年9月25日)3. 台灣 (1)日本竊占釣魚台列嶼之史實 (2012年9月28日) (2)外交部:馬總統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和平處理釣魚台列嶼爭議 (2012年8月6日)(3)馬總統前往彭佳嶼視察,發表重要談話 (2012年9月10日)結語

商品訊息簡述:









嘉義部落格口碑行銷









釣魚臺列嶼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

商品網址: http://www.momoshop.com.tw/goods/GoodsDetail.jsp?i_code=5331977&memid=6000012085&cid=apuad&oid=1&osm=leagueC35B06AF87E706EC

arrow
arrow

    yca52152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